為嘛要學攀岩?
eric的登山經驗談
為嘛要學攀岩?誰應該學攀岩?
會興起這念頭是來自一位剛瘋迷上爬山的學妹,她說有時會走得跌跌撞撞的,影響就是速度變慢了。後來仔細觀察,一般山友在遇到有搭架繩索的地方,就會極端的依賴繩索,反而捨棄更為堅固的樹根岩石。為什麼?不會用就是主要原因。為嘛不會?沒受過簡單的攀岩訓練啊。
對一般人來說,大部份走的是叫健行登山,也就是沒有什麼危險刺激性。像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的十連峰裏,只有從「大屯南峰→大屯西峰→大屯西峰登山口」這段,算是有點難度的技術登山(在天雨的狀況下)。即使是合歡群峰,幾乎都是健行路線等級,只有西峰算難度有一些罷了。
若是遇到有岩稜峭壁的山就不爬的,那就算了。可若是已不甘於漫步走走,想來點新鮮的,或是需要尋找刺激的,會建議還是練下基礎的攀岩訓練吧。那究竟有稜峭壁的山多不多?看看下面這幾張圖吧:
五寮尖是北部最具盛名的山,雖然最驚險的瘦稜已被磨平並且加上欄竿繩索了,但還是有些需要攀爬的地方。
即使是近在台北市東邊的南港山九五峰,也有攀岩路線,而且有五條呢。
桃園金面山
無耳茶壺山往半平山途中約十幾米高直上的峭壁,我經過幾次,都沒抓那繩索,一則是有攀岩的基礎,二則是極度不相信那經年累月被風吹日曬雨淋的繩索是否安好?
那結山,比五寮尖還驚險,攀岩拉樹,下山途中有段還讓我心生畏懼。
六月的超大豪雨,把原是輕鬆路線的青山瀑布給毀了。登山途中,誰敢保證山徑一直都是完好的?若因此而過不了,是不要求救了?
鴛嘴山是中部名山,沿稜上上下下,好不驚險。
但對登過高山的人來說,那算是輕鬆路線啦。
羊頭山的舊登山口,若是連這都不敢爬,那羊頭就別說了。
羊頭山之上到稜線後的三上三下,岩稜峭壁不斷。想不拉繩索過這段?不就是基礎攀岩訓練。
合歡西峰的七上八下,雖沒高難度的,但堪比鴛嘴山的峭壁也是不少。
合歡西峰的另一段,貼這只是說明,爬高山遇到這類地形,只算是家常便飯。
今年剛爬過的志佳陽有峭壁嗎?雖沒羊頭、合歡西峰多,也還是有的。
以上列舉的只是這兩年我所爬過的山,管它是小山大山、郊山高山,遇到岩稜峭壁是很尋常的。所以說啊,想要進階爬些刺激性的山,練下攀岩是很有助益的。那那裏可以學攀岩呢?
為何說學攀岩有助於進階版的登山?下面是我覺得的:
1、 踏足點的掌握:進階版的山路崎嶇不平,很難如平地般的平貼,有時甚至只有腳掌面積的十分之一可踩。
2、 把手點的運用:進階版的山路難免遇到四足並用的情況,三點不動一點動是大家熟知的基本觀念,要怎麼落實運用?
3、 身體平衡感的掌握:所謂如履平地,其實就是隨時掌控著身體的平衡感,攀岩就是最好的練習。
4、 克服對高度的恐懼:不敢動,有時是來自於對高度的恐懼。攀岩過程中的爬高,正是習慣於在身體極度不平衡狀態下對高度的感受。
在沒人工岩場的年代,學攀岩得到戶外去找天然的岩場,屬於初級攀登的更少。但現在台北附近的人工岩場可說到處都是,尤其是各個運動中心,不僅都有,還有專人可指導練習。像本篇的第一張圖片,就是位在信義運動中心的。此外,還有不少公園也都有免費隨時可用的開放性人工岩場,這張是位在福和橋下附近(堤防外往景美新店方向)。
像信義運動中心這抱石攀岩館,就蠻適合初級的練習。因為它那岩塊分佈的密度還真是誇張的多,對初學者來說幾乎處處都是把手點、立足點。
它的收費還算是平民價,入場費$150元,不限時間,爬到你隔天連拿筷子都會抖。萬一啥都不會現場有提供教練簡單教學,一小時$300元,但每次最好是五人以下,一次太多人教練會照顧不到。
最貼心的就是爬岩鞋的免費借用,現場規定只能穿爬岩鞋,沒爬岩鞋的,打赤腳也可以。但以我曾經的經驗,赤足對已經習慣有鞋子保護的現代人來說,是有些痛的。雖說一雙爬岩鞋只是一千元有找(更高檔的當然也有),若只是爬個三、兩次的體驗,借來穿就算了。
信義運動中心戶外也有座迷你型的攀岩場,雖然是24小時免費使用,但真應驗了「免費的最貴」這句。從岩塊的分佈來看,其稀少的程度把它的等級提升到極度不適合初學者的程度。高度三米看似安全,但和室內那軟墊相比墜落時骨折的可能性是蠻高的。誇張的是爬到高點後就只能再爬下來,上頭那平台是平滑的石板,很難翻上去。再說翻上去也沒樓梯可以下來,就只能唱著「小老鼠上燈台偷吃油」的兒歌了。
這是福和橋下的另一個岩塊,注意那紅線,意指要爬超過三米高度就要做確保。來這爬過幾回,只有一次碰到承包管理的來這做一週一次的爬岩聚會,其他就只有我單一個在爬。一個人爬安全嗎?看你怎麼爬啦!我的原則是只練橫渡,盡量不往上爬。這樣即使不小心墜落,也很容易安全的跳下來。雖然這岩場的下層仍有岩塊稀疏的狀況,但比起信義運動中心那片好多了,而且寬度也夠爬上一陣,只是距公車捷運站都有段距離,而且夜間照明也稍嫌暗了些。不過啊,看在免費又沒時間限制的狀況下,將就些吧。
另外,攀岩除了可以提升野外登山的能力外,把它當做另類的日常運動也是可以的。
延伸閱讀:
曾經的部落格文章:http://xuite.net/ericlth5
拍照時間地點:
2015~2017各次登山及2013年9月的福和岩場勘查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