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頭山上覽群峰
屬羊的愛爬羊頭
[碧綠神木旁的日出]
羊頭,我又來了!除了心態上的不服老外,當然還包括平常的練習,以及從年輕時就培養的山野常識,否則那敢挑戰這動輒十個鐘頭、直上直下千公尺落差的山頭。
關於「老了」,其實有三種定義。第一種最簡單,就是按時間計算,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變老。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,歲月催人老,就是最簡單的描述。第二種是身體的老,這也是讓人不勝噓噓的現實,時間到了,壞了就是壞了。不過,這和年齡有些不同,如果你勤於保養,也就是懂得養生之道,或許還可以延長使用年限。另外,透過「要活就是要動」的名言,如果能經常的維持活動,也可以延長使用年限。有些甚至可以透過鍛鍊,讓有些器官回春,不過這可得要挑對方法。最後一種的老,是最抽象的,甚至和上面兩種的講法無關,就是心態上的老。也許還年輕,但心態已老,那就是個年輕小老頭了。也許年過半百,或是活過一甲子,但總是不服老,那就是「人生七十才開始」了。
[羊頭北眺無明山及中央尖]
連著三年來爬羊頭,其中含著些無奈,一是政府的限制,有些限制是有道理的,像流量管制,山屋管制;有些則純是官員閉門造車,比如稍有山崩就來個禁山、天壞就禁止入山等。其實真正愛山的登山客除了鍛鍊自己能經受得起環境的考驗外,還能自主研判是否能存活啊。這禁東禁西的,能隨自己心意去爬的山就剩沒幾座了。
另一種無奈就是山友難尋,得有相同時間,還得有適配的體能。如果自己是健腳級的,可快可慢,那只要願意,配合誰都沒問題。若不是健腳級,甚至是魯肉腳級的,那能合得來的山友就不容易了。
[無明大崩壁,打從學生時代就是這模樣了]
前年來爬時,雖然登頂了,可也耗時十三個鐘頭(含休息),還摸黑了兩、三個鐘頭。只是太晚登頂了,爬上山頭已經是下午兩點了,是那天最慢登頂的。爬到上面時雲霧已飄上來,霧茫茫的,什麼都看不到。
去年自個兒來,爬到稜線三叉路時還不錯,才十一點而已。可那雲霧更早,早已爬滿整個天空了。想著登頂仍是一點展望也沒,而且一路上來時,高山松柏杉等正是結果時。既然展望沒了,那拍些難得一見的結果模樣,至少了卻攝影的癮啊,於是就沒再去攻山頭了。
[中央尖,左側到中央尖西峰,有死亡稜線的稱謂,可見其險峻。可誰知翻過右側稜線,卻是片緩起伏的箭竹草坡]
連著三年來爬羊頭,今年終於如願以償的,趕在午後雲霧升起前登頂了,還在山頂上逗留了半個鐘頭。吃東西、與學弟妹合照、捕捉美麗山景……,忙得很哪。只是山景再美,終需考量回頭下山路漫漫,還是意猶未盡的下山去了。
[北二段之鈴鳴山(右)到畢祿(左)稜線]
整理了下三次的登山記錄,第一年為何花那麼多時間?原因應該是這幾個:
A、想捕捉難得高山上的日出,以致出發時間延到早上七點。出發晚了,摸黑下山延長了。這回記取教訓,五點45分就開始爬了。另一方面也是想趕在中午以前登頂,若是過午才登頂,雲霧又湧上來,展望就又沒了。總算趕在十一點前登頂,然後就有了這篇裏的高山照片了。
B、剛開始爬時,體力一時沒適應這高強度的急遽爬昇,休息次數增加。應是行前訓練不夠,體力不繼。這應該怪自己懶嘛,平常沒有持續訓練的習慣。不過能爬完也算不錯啦,比很多同年齡的好多了,至少敢挑戰,呵!
C、攝影惹的禍,唉!又是攝影。剛上山時,一方面是喘不過來,同時看到又忍不住的拍個不停。話講回來,爬山的樂趣之一,就是拍些美美的照片,好讓自己在老得爬不動時,能有個回味的空間。
[鈴鳴山:北二段最輕鬆的百岳,呵!只是相對來說啦,其實也是不簡單]
D、錯估行程,查看網路記錄,有七、八個鐘頭爬完的,也有十二個鐘頭爬完的。折衷一下,想說估個十小時吧。於是就大膽的備了「午餐在山頂煮泡麵、賞美景」的如意算盤。所以即使是拖到下午兩點才登頂,即使山頂已經是雲霧迷漫,仍按原計劃在山頂煮泡麵。這下又耗了近把個鐘頭,拖到下午三點才開始下山。
其實上山時已發現有些不對勁了,人家二十分鐘爬完的路程,我們卻花了四十分鐘。唉!要怎麼說了?大概是太久沒爬這種需要精確計算的行程,失去了警戒心了。
[越過北二段眺雪山南稜,佳陽山最好認了,佳陽山的右後方,是封了十年、最近才解禁的大雪山]
E、錯失補充體力的黃金時間:這種長時間的登山活動,體力的消耗是極大的,打從出發前的早餐,以及沿路上隨時的補充零食等高熱量食物,還有時間到了就該休息午餐等。當年到稜線三叉路口時,已經十二點半了,就該當停下午餐了。可當時想說上了稜線了,接下來的一公里路程應該沒那麼累了,就想衝到山頂,和雲霧比下速度。只是事與願違,還成了雙輸了。沒想到上了稜線後仍是上上下下的(三下三上),再加上體力耗盡,爬得更慢。從稜線三叉路口到山頂爬了一個鐘頭又五十分。若是在稜線三叉路口就停下午餐後再爬,應該可以把時間再縮短些。
相同錯誤這回又患了,雖然有些不一樣,但原因相同。首先是早餐,學妹貼心的給了條大香蕉和一條不小的小黃瓜,吃完後麵包就吃不太下,一早的熱量就不太夠了。然後途中學弟曾遞給我零食,可當時胃口不對,不會想吃,回絕了。等到稜線三叉路口時,距早餐已四個半小時了。可仍沒停下補充食物(胃口還是不對),仍繼續往山頂衝。等爬到距山頂兩百公尺時,終於受不了了,把背包丟在路旁,兩手空空的才勉強衝上山頂,可也花了一個半鐘頭,只比前年快了約半小時。另個記錄其實也可以看出其中的差異,從山頂下到稜線三叉路口的時間是差不多。按說今年的體力應該是比較好啊,今年之所以爬不快,其實就是還沒吃午餐,等於還是餓著肚子爬回稜線三叉路口,其間仍是上上下下的,速度當然是快不了了。
[黑色奇萊:奇萊主山北峰]
F、這理由講來就崇高了,為了救人。那天有一家四口(兩大兩國小)和我們同時上山,行程中和他們聊天時,知道根本就沒什麼高山經驗(只上過合歡山),雖然比我早了半個鐘頭登頂,可卻是把野餐墊鋪著,悠然的享受高山氣息,要不是我提醒,還不想下山呢。因為我估算會摸黑,因此下山時就沒衝很快,以防備意外發生。果然六點天近全黑時,前頭的學弟叫我了,一則是他當時還沒爬過幾次高山,摸黑沒把握,叫我走前面找路。另外就是如同我想的,一家四口竟然只有支小手電筒,此外就是號稱有手電筒功能的手機了。於是我在前、學弟在後,兩個頭燈護送著他們一家四口慢慢摸黑下山。
過程中我知道小兒子已經累了,唉!又是一個果然,他們食物早已吃光,連水也喝光了。當我拿出一條夾心酥時,媽媽說他們不喜歡吃,結果是小兒子吃掉了半條,看他已經多餓了。這要說的是,我們為何總是揹上一大包的?除了危機意識,怕遇到那一萬分之一的意外,再就是為了救人。其實除了那條夾心酥外,我背包裡還有包營養餅乾備著呢。此外還給了瓶水,雖然把水揹上又揹下是很重,可最後幫助了極需要的人,心情的愉快是莫可形容的。
另要提的是一個很要命的錯誤觀念─認為山上摸黑時手機裡有手電筒功能就夠了,現在一些人常太晚上山,仗勢的就是有手機。唉!雖說手機APP的確是功能多多,也確實很方便,還是發生意外時最便捷又有效的求救工具。可當電池耗盡時,就什麼也別說了。或許有人說有行動電源啊,可誰知你會待在山上多久?手機APP雖然功能強大,可也是極耗電的啊。不信?回家試試,手電筒功能可以亮多久?若再加上電話網路求援,能撐多久?若是真要摸黑爬山,還是要備個長效的頭燈或手電筒吧。
[奇萊主山北峰北面,翻過這猙獰的崩壁,東面也是片緩起伏的箭竹草坡]
山,是美麗的,可若是輕忽,也很容易發生遺憾的。高山美景很容易讓人上癮,除了上山前的體能訓練外,萬全的準備,以及跟對人,才能留下美好回憶啊。
[生不逢辰的屏風山,從合歡山東望,屏風也是龐然大山氣勢。可從羊頭南望,被奇萊主山北峰一壓,成了黑乎乎一團的小山頭了]
這要說明一下,爬山時再怎麼樣,一些基本的隨身裝備是不能離身的,尤其是在高山,何時會發生什麼狀況誰也不敢講。我當時敢把背包卸下的原因是因只剩兩百公尺,天氣晴朗,不致於在一個鐘頭內發生過於劇烈的變化。再說山頂已有兩位學弟妹在,上了山頂後就靠他們給了些補充零食,才有能耐撐回稜線三叉路口午餐。
最近在奇萊又發生一件令人遺憾的山難,一位女山友在回程中發生墜落,當時還能電話求救。誰知等第二天搜救人員找到時,卻已罹難了。日子和我們爬羊頭時差不多,那幾天晚上山上是寒冷的,研判可能是身上沒禦寒設備,挨不過高山的寒氣。她當天是輕裝攻奇萊北,為了趕路程,這輕裝也太「輕」了些吧?
|
2017/4/30 |
2016/5/14 |
2015/9/12 |
||||
|
爬山 |
休息 |
爬山 |
休息 |
爬山 |
休息 |
|
合計 |
09:15 |
00:51 |
08:05 |
02:09 |
12:24 |
00:46 |
|
|
05:00 |
|
04:37 |
|
07:14 |
|
|
下山 |
04:15 |
|
03:28 |
|
05:10 |
|
|
各段耗時(不含休息) |
上山 |
下山 |
上山 |
下山 |
上山 |
下山 |
|
登山口~一K |
01:04 |
01:06 |
01:17 |
01:08 |
|
03:51 |
|
一K~二K |
01:07 |
00:53 |
01:36 |
01:04 |
|
|
|
二K~三K |
01:24 |
00:59 |
01:44 |
01:16 |
05:24 |
|
|
三K~羊頭山 |
01:25 |
01:17 |
|
|
01:50 |
01:19 |
延伸閱讀:
暗藏的羊頭登山口: http://ericlth.pixnet.net/blog/post/305531112
八個月後的登山口:http://ericlth.pixnet.net/blog/post/327060594
曾經的部落格文章:http://xuite.net/ericlth5
拍照時間地點:
2017年4月30,台灣花蓮縣秀林鄉慈恩羊頭山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