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承
甲午馬除夕
歲末除夕祭祖,是華人的大事。桌上擺滿了豐盛的供品是必要的,插滿的香爐是昭告列祖列宗這一年來子子孫孫的點點滴滴。只是,這一切是否連同燒盡的香灰,隨風吹落了?還是就此長埋心裏?對於才剛上幼稚園的姪兒以及姪孫女來說,應是另個沒玩過的遊戲吧?如同小和尚唸經般的,舉香低頭如儀。為了勾起成年後的他們深埋記憶,於是拍了這幾張、寫下這些字,記下這甲午馬的除夕。
姓李的源自何處?在祖宗的牌位上明示著「隴西」,是和老子源出同宗。那,還有那兒的李呢?千年前的唐李,為了獎賞拉攏歸順的蕃外異族,所以就有了賜姓李的行為。這種李啊,有些隨著唐朝的結束而變,有些則是在幾代以後早忘了原先的姓,於是就和我同姓了。
關於這有何區別?除了大漢主義外其實也沒什麼。或有謂是同姓不婚,是站在優生學的考量。這又是另個說詞了,還不如關注幾等親來得實在。在資治通鑑裏都曾記載著五世以上就不再祭祀了,也就是說五世以上關係已淡,將其歸納成「堂上列祖列宗」即可,否則像我們這種可追溯到黃帝年代的,等唸完列祖列宗的名號,可能元宵節都要過了呢。
右邊供奉的是佛祖,表示我們家是信仰佛教,這是從祖父開始才變虔誠。講到這不由得提一下我們家和佛光山的因緣,在有關的記述中都會提到佛光山是源起於宜蘭,至於這外省來的和尚怎會落腳到蘭陽平原?是因為當時有兩位居士到台北相請,此時因宜蘭處於落後的後山,交通非常不便,眾多法師因畏於旅途而不願前往,只有年輕的星雲師父答應前來,就此種下了現今佛光山弘法大業。這兩位居士之一就是祖父,甚至在師父只懂國語、宜蘭的諸多信眾只會閩南話的年代,祖父是難得的會講國語的翻譯人才。每當師父講經弘法時,總少不了祖父的逐句翻譯,這也是奠下佛教興起於蘭陽平原的要因之一。
右為大,所以佛祖供奉在右,祖宗牌位供奉在左。可在記憶裏的菜園里老家並不是這樣,而是位置相反的。為什麼會這樣擺?連祖父可能也不甚清楚,因為這位置的更換是在1978年打從菜園里老家搬到綠九市場對面這新居時才改過來的。當時祖父仍在,也沒說什麼。身為長子的老爸則是因為看到別人家都是這麼擺的,才將位置給換了。
為什麼咱姓李的老祖宗們會患了這顯而易見的錯誤?這就是依靠口耳相傳的問題了。若是老一輩的忘了講緣由,或是年輕的不覺重要而當耳邊風的,傳承就成了「過去都是這樣」的循例辦理了。這就像上一張裏供桌上的擺設為何要這麼擺,恐怕擺了幾十年的老媽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吧?或許只能說著「以前阿公就是這麼擺的」的牽強理由了。
我為什麼會知道?這要拜當年沒考上大學、到台北當高四生一年時,補習班請了位當時台大歷史系的教授來補習歷史時講的。原來啊佛教在中國大興是在唐朝,可當時掌權者姓什麼?是李家天下啊。那外來的蕃教怎可比皇帝大呢?所以也只有姓李的祖宗牌位是擺放在尊位右邊的由來了。
到底是該隨同社會習俗,還是尊從祖制?號稱六十的我其實隨著年歲增長而變得隨便了,在左在右?反正都是父子騎驢,都會有人說話。若要講究,那請先從「為什麼是右為尊?」討論起吧。祖制,還不是人訂的。既是人訂的,改了又如何?只是若這一改的當下,不幸碰到禍不單行,那算命仙就有話說了。
宗功澤長,是陽世子孫緬懷先人應該的。追本溯源,則應是釐清訂定時的因由,以及環境背景,而非一句「以前就是這樣」來搪塞。好的固然要保留,但也得了解其緣由。不合時宜的,則就要斟酌考量,需要調整改變了。
延伸閱讀:
曾經的部落格文章:http://xuite.net/ericlth5
拍照時間地點:
2014年1月30日&31日,台灣宜蘭縣宜蘭市老家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