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鰻
外澳追日行
在宜蘭的海濱經常可看到這種奇特的裝置,不知情的或以為又是什麼前衛藝術家的裝置藝術,其實在這棚架的背後潛藏著另種討海人的無奈。
鰻魚是種很奇特的魚類,鰻魚飯好吃,可為什麼總居高價位?主要在牠至今仍無法經由人工育種。即或全世界農漁類科技已進步到基因改造,甚至達到複製羊的境地了,可養殖的鰻魚苗還是得從野生種捕捉來供應。
印象裏的捕鰻魚苗季節都是在冬天,而且越是寒流來的時候更是豐收的時候。再則若是在大白天想在大海裏捕撈那一條透明的、不過一、兩公分大小的鰻魚苗,就猶如大海撈針般的幾無可能。所以捕鰻苗者就只好利用鰻苗趨光的特性,在寒夜裏點著燈火,以聚集鰻苗,而這都要在深可及腰的水域裏來回穿梭。這棚子的作用啊,一方面是捕捉上岸後用來細數戰果的場所,另一方面則是即使人再怎麼的不怕冷、衣服穿得再怎麼的暖,也是不堪長期浸泡在冰冷海水裏,更何況還得對抗洶湧的潮浪。所以在捕捉一段時間後就得上岸歇息一下,烤下火取暖,喝點熱湯的。
雖然年年都有捕鰻人永遠回歸到大海,可每到寒冬夜裏,沙灘上依然是燈火點點,鬧熱得很。也許你會無情的說「人為財亡」,可那就有「何不食肉糜」的意味了。若是問起為什麼要來,答案應該都是一致的:貼補下家用。
務農和討海,都是看天的行業。不同的是,務農的老天只會讓你血本無歸、空忙一場。討海的若是一不小心,可是會連命都沒了。討海人哪若沒心酸,幹嘛選上這風險極高的行業。若想體恤討海人,幫忙制定點向大海討生活的遊戲規則,讓他們能夠長長久久的豐收,是我們所能做的些微幫忙。
鰻苗那裏來,當然是由成鰻生下來的。面對無情大海的生存環境,鰻魚只好以量來因應,所以捕撈些鰻魚苗還不致於有什麼問題。可若是把成鰻給捕撈走了,那就等於是有了斷根的疑慮了。
若要放任個人自我節制,那就是個極端樂觀的理想主義者。因此就看到了這樣的海報,由具公權力的政府來制定規矩了。雖然第一個浮起的是「這有用嗎?誰來落實執行?」但至少總是個善的開始。此外,這政策規定了之後,若想寄望貼張海報就能達到目標,也是不切實際的浪漫。身為蘭陽子弟,就盡點幫忙傳遞這項訊息了。
參考網站:
http://news.pchome.com.tw/living/cna/20140304/index-13939001200457118009.html
延伸閱讀:
曾經的部落格文章:http://xuite.net/ericlth5
拍照時間地點:
2014年3月1日,台灣宜蘭縣頭城鎮港澳地區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