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鄉菊次郎與西鄉廳憲德政碑
在蘭河的右岸
趴趴造這台音譯語詞中,含有漫無目的的隨便走走,也有走到哪就玩到哪兒的意思。會有這篇也是意料之外的情形,原是為了買個食材來到文昌路底,買完後就近到河堤上走走。剛爬上堤防時就看到這,卻是往反向的慶和橋走,為啥?那裏的戰鼓頻傳……啊!是端午賽龍舟的戰前練習啦。回程才趨前看是什麼紀念碑。不看沒什麼,乍看之下也沒感覺。過兩天上網查看,這下越看是越有感覺,本來只是另一篇計畫中的注腳,卻成了這一系列的第一篇了。
碑文細節在歲月的磨損下,非認真細看已極難辨認,只有上面的題名還算清楚「西鄉廳憲德政碑」。
十九乃至二十世紀,世界上有許多地區淪為次等國民的殖民地,被列強掠奪摧殘。也因此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獨立時,都對過去的殖民國深惡痛絕,甚至列為國恥,連提都不提,唯一的例外就是台灣。雖然在日據時期也曾發生多起血腥鎮壓事件、台人只能是次等國民的地位,日人據台時期,也少不了掠奪行為。可為什麼在台灣光復的多年後,一些老一輩(現在八、九十歲)受日本教育的,仍時常緬懷著「日治」時期?甚至影響到下一代、下下一代?
碑座上雖列是大正十二年所立,卻是幾經波折,能留傳至今也算是奇蹟了。先是1905年碑成但無座,1913(即大正十二年)改立在此;1945年台灣光復後,因大陸政權的湧入,在去日化的趨勢下失蹤。1990年才又被神奇的發現。在發掘鄉土文化潮流中才又重立在這。
西鄉菊次郎何許人?提到西鄉,不免想起明治維新功臣西鄉隆盛。答對了!就是他的兒子,而且是長子。他是西鄉隆盛被流放時娶的妻子所生奈何,當時仍有門戶階級意識,雖然是第一任妻子,卻在名義上只能算是妾,所以只能算是庶子。長大後又因父親叛變(日本史上的西南戰爭,屬戰敗的薩摩軍),在戰役中被打到右腳乃至截肢,以致一輩子都只能裝義肢。幸好其叔父沒跟著反叛,所以才有後來的機會。
說到機會,應該也是當年有能力者避之唯恐不及的。當時台灣剛被割據,歷任的三個總督皆以鎮壓為主。西鄉菊次郎不僅被調派到台灣,還在次年被派到更偏遠的宜蘭,擔任首任的廳長。什麼叫首任?就是開路先鋒。台灣在被割據前屬清朝邊緣自生自滅的化外之地,宜蘭更是極後才立縣歸入治理的地區。相對於明治維新後的日本,算是極度落後。那為嘛不派個好手好腳的來?依我個人武斷的論調:沒人想來嘛,不然那輪得到他呢?
再進一步的描述西鄉菊次郎就任宜蘭廳長時的狀況:遭逢臺灣的風土病、人民沈迷鴉片煙、原住民和土匪的侵擾,以及宜蘭河逢颱風就氾濫成災、水退後跟著來的就是疫疾流行。那上級的支援?台灣才剛被佔領兩年,百廢待舉,又怎輪得到偏遠的宜蘭呢?換做是你,要接這樣的「首任」官位嗎?
這碑座算是什麼形式?我不是學建築的,關於文史的考據更是半調子,滸些外行不懂的還成,絕不接受踢館的。為什麼?一踢就倒,不能踢哪。
所謂「時勢造英雄」、「英雄不怕出身低」,西鄉菊次郎都算是典範。長子卻只能算庶子的出身、父輩叛亂及年輕受傷的經歷,更是可能讓其無所作為。可他卻在短短五年半的宜蘭廳長任內,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。他不僅是在宜蘭有政績,在之後接任的京都第二任市長,也是頗有建樹。而在人生的最後八年,則是在家鄉化育英才,可說是活出璀璨的後半人生。
夏日清晨的中山橋,如以現今掌權的思維,這「中山」含有嚴重的中國意識,應該改了!那改成什麼呢?恢復成舊名「西鄉橋」可以嗎?還是「錫堃橋」、「聰賢橋」?或是更狗腿的「小一ㄥ橋」?呵!以上純屬李思亂想,如有雷同,能否因此獲得賞識呢?
若是論其政績,都屬地方建樹,在政治歷史上只是個小人物,可卻是難得的典範。究其根緣,父親「敬天愛人」的觀念,及其庶子身份和坎坷的年輕經歷,讓其擁有迴異於當時掌權者的思維。再加上機緣巧合,就任次年就逢上開明思維的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,這才讓他能有新思維發揮的空間。
在「敬天愛人」下,他以平等觀念、而非高高在上的佔領者心態來治理(注意啊,不是「統治」啊)。其次,採因地制宜,而非一味要求立即比照日本國內的高標準。套句時下企業經營的名詞,就是本土化啦,否則那能贏得民心?沒有民心支持,後續的德政又如何展開?
橋頭目前的簡介,立於2014年,有中、英、日三種語言。
西鄉菊次郎對宜蘭最大的政績當屬宜蘭河整治及堤防的興建,當年的氾濫除了讓農民血本無歸,更是帶來流行疫疾,可說是治理的首惡。我不知西鄉菊次郎是如何說服當時的兒玉源太郎,竟能佔到優先順序,撥出鉅款來協助興建宜蘭河堤防,而且在一年半就完成了第一期工程,並如預期的發揮作用。而西鄉菊次郎也在確定第二期工程展開時離去。
為官者說來容易,能去民之所惡、為民之所欲,不必多言,就能得民心。政壇上人走茶涼是常態,西鄉菊次郎是在1902年離開宜蘭,這「西鄉廳憲德政碑」卻是在1905年由民間自發的立成,1923年立碑於橋頭堤防上,1926年第二期堤防工程才完工。若非真能造福百姓,鄉民怎會在人走兩年後自發的刻碑?更在離去二十年後還立碑?
如今的當政者自述只會做事,此後要廣為宣傳「政績」。唉!這就是激發我查閱西鄉菊次郎市蹟時,引發最大的感慨。百年前的政績,能德澤百年後的你我。若再細究碑文後段:
「切勿以絲線刺繡描繪其肖像來紀念西鄉公,更勿在家中以線香供奉,最適合的方式是如晉人紀念羊祜一般,雕造「墮淚碑」之類的紀念石碑。為了讓西鄉公的榮光永遠流傳於世,而建此碑,讚頌西鄉公的恩德。」最後雕刻上署名「宜蘭廳全各界人士健立」(以上引自古川勝三網路文章:https://www.nippon.com/hk/column/g00462/)
對照某位縣長的立廟行為(雖是後人狗腿行為),唉!能說什麼?
諷刺的是,百年前的外來官員知道要因地制宜,選擇本土化才能生存。2014年的人卻在堤防上遍植非平地的櫻花樹,三、四年後的現在呢?空出的地方就是種植櫻花樹,「慢」的左側那光禿禿的樹就是。
來個向後轉,堤防上兩側茂盛的本土大樹說明了適者生存的道理。
宜蘭算是幸運的,打從清代前初任的主官楊廷理等三人被供奉在昭應宮(宜蘭媽祖廟)、日據首任廳長西鄉菊次郎有「西鄉廳憲德政碑」,可資證明其政績讓百姓有感。近年則有陳定南,除了阻卻大污染的六輕外,還調整了宜蘭公務員的為政心態,這才有後續的建設。此外也得感謝早先三、四十年歷任縣長的不作為,這才能讓宜蘭保有成為台北後花園的能耐。
若是當今為政的能讓百姓有感,人民是沒空去緬懷百年前的外來統治者的。換個角度講,套句對岸鄧某人的名言「管他是黑貓白貓,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。」真能用心治理,且能讓百姓有感的,管他是在地是外地,就算是三百年前、百年前的,人民都會懷念的。
[注] 以上資料,主要參考參考網站的網路資料。如有錯誤,歡迎隨時提出,確認有錯當立即更正。
拍照時間地點:
2018年6月9日,台灣宜蘭縣宜蘭市文昌路底堤防
參考網站:
古川勝三:https://www.nippon.com/hk/column/g00462/
秋禾:http://www.thinkingtaiwan.com/content/6993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8%A5%BF%E9%84%89%E8%8F%8A%E6%AC%A1%E9%83%8E
吳敏顯:宜蘭河的故事http://blog.udn.com/wum330/3773170
延伸閱讀:
山上的故事:
http://ericlth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1238389
http://blog.xuite.net/ericlth5/twblog?st=c&p=1&w=5756632
生存之態:
http://ericlth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1220311
植植世界:http://blog.xuite.net/ericlth5/twblog?st=c&p=1&w=5756631
會動的物:http://blog.xuite.net/ericlth5/twblog?st=c&p=1&w=5756630
趴趴造&RaRaSo:
http://ericlth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1472810
http://blog.xuite.net/ericlth5/twblog?st=c&p=1&w=5756634
彼岸風情:http://blog.xuite.net/ericlth5/twblog?st=c&p=1&w=5756641
eric2007柬遊記:http://blog.xuite.net/ericlth5/twblog?st=c&p=1&w=5756637
健走天涯:http://blog.xuite.net/ericlth5/twblog?st=c&p=1&w=5756629
環之境地:
http://ericlth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1237066
http://blog.xuite.net/ericlth5/twblog?st=c&p=1&w=5756628
聊攝影的eric:
http://ericlth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1479737
http://blog.xuite.net/ericlth5/twblog?st=c&p=1&w=5756635
藝境狂言:
http://ericlth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1954721
藝憶易逸:http://blog.xuite.net/ericlth5/twblog?st=c&p=1&w=5756640
風土之民:http://ericlth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1237390
李思亂講:
http://ericlth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1249885
http://blog.xuite.net/ericlth5/twblog?st=c&p=1&w=5756636
民歌以前的民歌:http://blog.xuite.net/ericlth5/twblog?st=c&p=1&w=5756638
Calenda:http://blog.xuite.net/ericlth5/twblog?st=c&p=1&w=5756633
經營輔導:http://blog.xuite.net/ericlth5/twblog?st=c&p=1&w=57566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