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園裏的攝
印象甘厝
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裏有段形容:「乃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」。剛好學妹貼了張盡是「青」菜的圖考網友,就想起了類似的意函:在菜市場裏都叫不出菜名了,更惶論菜園裏認菜名了。我,因著老婆關係,得以遊走鄉間近三十年,認菜的功力算是介於小學和中學之間吧?呵!
蔥花,是菜市場裏見不到的,開了花就太老了。以前除了刻意留種外,根本就不可能讓它開花,生吃都不夠了啊。近幾年則常在鄉間見到花開滿菜園,一種是菜價崩盤,遠低於雇人採摘工錢,乾脆任它荒廢了。另一就是閒人種菜,只在週六日當個偽農民。可菜是勤勞的,不會配合什麼一例一休,當開就開了。
秋葵,聽說不對時……,季節不對啦,所以長成一副營養不良的模樣。
小吃店裏唯一的英文菜名:A菜,剛開始還搞不懂,結了婚被調教後加勤上網作功課,才搞清楚它的由來。原來它就是萵苣的一種,萵苣台語唸做「萵仔菜(e-a-tshai)」,萵的發音和A相似,就變成小吃店裏的「A仔菜」了。
認出這是什麼菜了嗎?來個逆光就美得讓人認不出?
呵!大陸妹啦!據網路上的道聽途說,它也是萵苣的一種,千喜年從大陸引進。萵苣在南部唸做「妹仔菜(me-a-tshai)」,為了區別,大陸品種就被稱作「大陸妹仔菜」,去掉後兩字,就成了「大陸妹」了。
當然囉,剛開始我也聽過以訛傳訛的說法:因大陸妹這菜好種,一些菜園裏的菜蟲都不吃,所以不用噴灑農藥。產量一增,就成了菜市場裏的廉價菜了。剛好在那些年頭,許多大陸妹仔偷渡來台謀生,以及陸籍新娘等,這菜名就隱含著嚴重岐視的味道。話講回來,往好的一面看,也可以說是形容大陸妹仔的堅忍的生存能耐?再從如今境遇來看,十年河東十年河西,兩岸狀況已大不同,何時對岸會出「台妹仔」?如果檯面上的猶仍努力的拼政治的話,應該只是早晚的事了。
什麼是生生不息?這大陸妹給了絕佳的註解。它生長的速度蠻快,若不是職業的(自家吃的),採摘時就只採摘外圍的菜葉,它就會一直長一直長,你就一直摘一直摘,直到小孩抗議說「可不可以換別的菜啊?」
看那葉上斑斑黑點,那只是大舅子在澆水時激起的泥土,採摘後用水沖一下就沒了啦。對了,餐館裏有道菜,是用葉菜包蝦鬆,那也是萵苣的一種,是會結成球狀的結球萵苣。而台灣的A仔菜和大陸妹則是不會結球的萵苣。
重點來了,剛上頭貼的都曾經拍過,接下來的六張則算是我的部落格首貼,認出是什麼菜了嗎?這片長在地瓜葉旁,但葉片比地瓜葉大多了。觀其葉形,我以為是南瓜,但又有些不同。不懂的當然就要問啦,別是似是而非、差不多的,被笑事小,誤人子弟就罪過了。
這是它的花,通常菜園裏的花都小小的、很不顯眼,只求達到傳宗接代的功能。大舅子說很難得看到它的花,都藏在葉片下,沒翻開葉片還真難瞧見呢。
認出了嗎?
龍鬚菜啦,就是吃這嫩嫩剛冒出的鬚及嫩葉。它也是「生生不息」的解說者,大舅子說就這片(約兩三坪大吧?),就可以一直摘一直冒。所以說在鄉下只要有片空地,稍為勤勞些,就有吃不完的蔬菜。
前些日子剛好看到個新名詞「里山主義」,說一位日本青年失業回到鄉下老家,本以為沒有收入了,日子會很難過。那知住上一陣,才發現若非自己縱容的欲求,其實對金錢的需求可以降到最低。這和資本主義完全背道而馳,資本主義是不斷的刺激欲望、讓你產生無窮的需求。里山主義卻是降低需求欲念,回歸自然的生態平衡。何者才對?各有支持者,但如從資源有盡、生態環保的角度看,似是里山主義才對。只是對都會人來說,那去尋得一片可種植的泥土地啊?柯P說的「安全島」嗎?你敢種我可不敢吃!那葉菜沾上呼嘯而過的汽機車油煙,是非常難洗淨的,你敢吃嗎?
其實龍鬚菜早先有個已退流行的名字:佛手瓜,切絲清炒還蠻好吃的。本來曾在南部大量種植,後來不知是擋了誰的財路,竟流傳說佛手瓜吃多了會造成甲狀腺腫大,就是俗稱的大脖子啦。當年政府也沒幫忙作澄清,產量一路下滑,農人也不再種了。那知若干年後,竟有人專採它的嫩鬚,以野菜重上餐桌,還給了個誘人的名字「龍鬚菜」。龍的鬚哪,又是瘋野菜的時下,竟然又重生成農作裏的綠金,價格不錯呢。
更甚的是,近來農委會拿它來作成化妝品(怎麼做的待查),這下不得了了,原本幾塊錢變成萬元價值了。心動嗎?找農委會去!可以技轉,幾多錢?自己談去。
菜園裏除了直接提供食用功能外,其實也可以有「育」及「樂」的功能。育嘛就是提供生態、認識田園的鄉土教育功能。還別說,我就遇過許多不認得拔啦樹的。若說荒野求生,啥都不識、什麼都不敢吃,那真會發生坐在食物堆裏餓死的慘劇。
樂嘛,其實偶而田間走走、漫步在鄉野之間,看看綠色植物,也是很療癒的。或是像我一樣,舉起相機,來個菜園裏的攝,時間也就消磨過了。
參考網站:
龍鬚菜: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050730000012KK06807&p=%E9%BE%8D%E9%AC%9A%E8%8F%9C
大陸妹: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breakingnews/1962244
延伸閱讀:
曾經的部落格文章:http://xuite.net/ericlth5
拍照時間地點:
2018年1月13日,台灣雲林縣同莿桐鄉甘厝
留言列表